Théories et pratique de l’enseignement du chinois langue étrangère

[:fr]Grâce Poizat-Xie

L’Institut Confucius a organisé une semaine de formation pour les enseignants de chinois langue étrangère du 10 au 14 juin 2013 dans l’enceinte de la villa Rive Belle au bord du lac Léman. A cette occasion, cinq spécialistes de renom dans le domaine de la didactique du chinois ont assuré la gestion de dix ateliers répartis sur dix demi-journées. Les intervenants étaient le professeur ZHOU Xiaobing (université Sun-Yatsen, Canton), le professeur LI Quan (université Renmin, Pékin), le professeur SUN Dejin (université des Langues, Pékin), la professeure YANG Zhitang (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 Paris), ainsi que Mme Ariane DEJEAN (Ecole Alsacienne, Paris). Une quarantaine d’enseignants venant d’une dizaine d’établissements de Suisse, de France et de Lichtenstein ont participé à cette formation.

Suivant l’usage pour nos publications relatives au chinois langue étrangère, le compte rendu détaillé de cet évènement est disponible ci-dessous en mandarin uniquement.

第一届汉语教师培训: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于2013年6月10日到14日为汉语教师和未来的汉语教师组织了为期一周的汉语教学强化培训。培训在莱蒙湖畔的孔子学院所在地、风景如画的美滨宫举行。在国家汉办的大力主持下,孔院请到了来自中国、法国的五名著名教师,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泉教授、中山大学的周小兵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的孙德金教授、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员的杨志棠教授、巴黎阿尔萨斯中学的Ariane Lin Dejean女士。培训分十个半天、十个专题来进行。来自瑞士、法国、列支敦士登等国家的四十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凡参加了六个或六个以上半天培训的学员均获得国家汉办颁发的培训证书。

这次汉语教师培训时间之长、涉及的主题之丰富,不仅在孔院、瑞士是第一次,即使在欧洲国家也是罕见的。绝大部分学员都参加了培训全程,并对培训师的质量、培训的主题、组织的程序及孔院的优美环境等作出了热情洋溢的评价。大家热切希望孔院将来还会继续举办这样高层次、高质量的教师培训。

2013年6月10日周一上午:李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主题:汉字教学

李泉教授首先对汉字本体研究、面对母语者与对外汉字教学做了总体而详细的介绍。他对汉字的特点(优点与缺点)、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个人的看法,特别讨论了汉字覆盖率、常用汉字最新研究成果等问题。他提出广大教师要改变“汉字难”的传统说法,学生实际应该掌握的汉字量远远小于我们盲目预设的心理数目。统计说明,581、934、2314个汉字就可以分别覆盖语料的80%、90%、99%。他也对汉字偏误与认知研究做了回顾总结,最后对汉字教学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13年6月10日周一下午:周小兵教授(中山大学)

主题:偏误分析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教语言,改作业是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偏误分析就是如何把这项工作提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反过来又可以重新指导教学。周小兵教授着重介绍了有关偏误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步骤与方法。他认为在语言(特别是外语)教学中,不仅要指出学习者偏误并给出正确语言形式,而且应该深入研究各种偏误现象,给偏误分类,给出相关语言规则;并进一步探讨偏误原因,并有针对的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者避免再出现此类偏误。偏误分析不仅可以使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深化汉语习得研究,并促进汉语本体研究。他结合法语地区的一些实际例子,详细介绍了语料收集、偏误辨识、偏误纠正、偏误点选择、偏误描述、规则解释、偏误探源(解释)、偏误评估等等,最后对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2013年6月11日周二上午:李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主题:综合课

综合科是海外汉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是一门核心课、主干课。李泉教授首先对综合课发展历史做了简单的回顾,分析了综合课课程的地位。他认为“综合课+专项技能课”是目前国内外语教学界占主流的设课模式。他针对综合课的课程改革,对综合课的课程要求、教学模式与训练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接着,他又探讨综合课的性质和特点,认为综合课承担着系统地传授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知识,以及综合训练汉语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任务。但不同阶段的汉语综合课的目标和任务又有所侧重:初级综合课应以听说训练为主,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突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特点——给汉字教学以应有的地位,加强汉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中、高级综合课应以听说训练为基础,以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为主要目标,阅读能力又以精准理解为目标。写的真正含义是写句段、写话、写经历、写事件”,也即通过“写”来学语言,用汉语“写话”、用汉语“书面表达” 语言知识教学以扩大词汇量、深化细化语法知识、加强语体语篇知识的教学为主,介绍课文所及且有必要讲解的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2013年6月11日周二下午:李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主题: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绝大部分学汉语的人都希望通过语言学习来了解中国文化。李泉教授通过大量的教材实例分析,重点讨论了汉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他对“文化”的具体含义、对教材可以或应该设计的文化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倡以下几项文化呈现的原则:多角度、有限定、中外对比、古今联系、不炫不贬,而且应该以和平、务实、超然的心态来介绍中国文化。他还特别强调,汉语教学跟其他外语教学一样,是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功能,文化教学不宜喧宾夺主。

2013年6月12日周三上午:周小兵教授(中山大学)

主题:虚词教学

众所周知,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其语法表达手段主要的虚词与词序。同时,我们也知道,虚词语义比较虚渺,功能多样,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统计表明,学生50%以上的语法错误都跟虚词有关。周小兵教授对虚词研究成果丰硕,出版了很多专著。他首先给大家介绍了目前虚词研究与教学的优秀成果,但重点是1)了解汉语虚词的基本特征,2)掌握虚词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他列举了一些问题比较多的虚词,通过具体例子,详细展现了虚词语义与用法的具体教学方法。

2013年6月12日周三下午:周小兵教授(中山大学)

主题: 教材资源分析,教材本土化

作为汉办与中山大学联合创办的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的主任,周小兵教授向学员们介绍了基地国际汉语教材库所收集到的全球近一万套汉语纸质教材概况,特别是法语地区教材的情况。指出目前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媒体教材不够;本土化(在地化)教材严重不足;读物太少 ;中小学、幼儿教材少;专用汉语少;多样性不够,自学、工具书、教师培训教材少。对策有两个方面:以实用、有效为目标,开发本土教材、多媒体教材;中外合作,开发面向不同区域(英语、法语、西语、阿拉伯语区)、不同国家(日、韩、印尼、泰国、越南)的本土教材。然后重点讨论了如何提高评估与编制教材的能力。一部优秀教材(适合学习)的标准包括:(1)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2)根据学习者特点;(3)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媒体;(4)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条件;(5)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评估的内容可以有:编写原则是否科学合理;目标定位是否准确;课文内容是否实用、生动,话题是否有用;语言是否规范、有趣;语法点的编排顺序是否合理;注解是否简明准确;生词量和重现率是否适当;练习的编排和内容是否合理、有效。最后,他通过教材实例,指出所谓教材本土化,就是应该使教材符合当地社会文化、习俗;针对学习者难点;符合所在国的教学特点。

2013年6月13日周四上午:孙得金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苏黎世大学)

主题:语法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语法是外语学习高效化的保障,也是一个成功学习外语学的保障。传统的外语教学中语法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孙得金教授的演讲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语法与汉语语法,语法教学与教学语法,语法之于外语的教和学,语法教学的目标,语法教学的内容,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他首先分析了语法的几个基本概念,强调外语教学应该使用传统的语法体系。他指出,语法的本质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统一体,这也是语法教学的内容。他认为语法教学应该遵守三个原则:1)语言能力指向,而非语言知识指向;2)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统一;3)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他通过大量的实例,介绍了语法教学的一些常用方法,如实景实物法、例解法、图解法、表解法、对比法、联想法等等。

2013年6月13日周四下午:Ariane Lin Dejean(巴黎阿尔萨斯中学)

主题:中学汉语教学

Ariane Lin Dejean 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法国中学汉语教学的体制。法国是中学汉语教学发展得较早、较好、较快的国家。汉语可以作为第一外语、第二外语、第三外语,教育部对每一类外语预期达到的听、说、读、写、对话等五种能力水平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她还介绍了法国教育部刚刚颁布施行的新教学大纲(包括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这个新大纲以文化主题为基础,要求教师按文化大纲与学生的相应语言水平来准备教学材料。然后,她用一个单元为例,分步示范了汉语教师如何以主题为纲、以完成某一任务为目标来教学的工作。单元的主题是“空间与交流”,题目是“农民工”,任务是口头连续表达与书写表达,练习的能力涵盖听、说、读、写、对话五种。

2013年6月14日周五上午:杨志棠教授(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主题:法语地区的汉语教学——以词尾“了”与句尾“了”为例

针对某一种特定母语学生的汉语教学目前仍然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如何针对法语地区的学生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比较汉语与法语的异同,是在坐的每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了”公认是一个语法难点,不管对哪个国家、什么母语的学生。研究证明,“了”不仅难度大,而且持续的时间长,从初级到高级跟“了”相关的偏误率都很高。杨志棠教授先解释了“体”这个概念,认为搞清楚“体”才能让学生把“时”与“体”分开,把“了”跟法语的复合过去时或未完成过去时分开。“体”跟说话时间没有关系,而是跟一个“参照时间”有关。比如,这个参照时间是一个动作,动作本身的开始、持续、完成、重复等就是动词的“体”,这个“体”可以是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的。其次,她分析了词尾“了”与句尾“了”的实质区别:前者回答的是“你做了什么?”(“-我喝了一杯茶”),后者回答的是“你做这件事了吗?”(“我喝茶了”)。所以,前者的语境中一般有表示量、质等描写性或限定性的词语,如“我喝了一杯茶/绿茶/冰茶”。而这可以跟法语名词前的定冠词等联系起来。

2013年6月14日周五下午:杨志棠教授(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主题:为什么还是不能说汉字是表意文字?

传统一般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都是表音文字。但学术界一直有人对这个结论持反对或怀疑态度,认为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杨志棠教授从语言与文字、语言与话语、话语与文字等基本概念出发,论证了文字系统与表意符号或图像的根本区别。她认为,拼音文字一旦成为文字系统,也具有表意功能,只是汉字的表义有效性非常强。从汉字本身来看,在甲骨文中的声假字就已经占了总字数的66%,说明汉字一开始就具有记音功能。现代汉语的7000个通用汉字中,形声结构的就有5631,占80%以上。只是由于汉语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发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声旁的准确度比较低。在汉语教学实践中,必须区分帮助汉字记忆的技巧与字源解释。教师还经常忽略或低估了声旁的作用。学字不等于学词,也不等于学语言。因为真正的象形字与会意字数量极少,所以不应该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汉字是表义文字,以免使学生误入迷途。

POIZAT-XIE, Grâce. « Premières journées de formation en didactique du chinois ». In Blog Scientifique de l’Institut Confucius, Université de Genève. Lien permanent: https://ic.unige.ch/?p=324, consulté le 04/28/2024.

Cette contribution a été relue par ZHAO Xiurong.

Lire l’article suivant.[:en]Grâce Poizat-Xie

L’Institut Confucius a organisé une semaine de formation pour les enseignants de chinois langue étrangère du 10 au 14 juin 2013 dans l’enceinte de la villa Rive Belle au bord du lac Léman. A cette occasion, cinq spécialistes de renom dans le domaine de la didactique du chinois ont assuré la gestion de dix ateliers répartis sur dix demi-journées. Les intervenants étaient le professeur ZHOU Xiaobing (université Sun-Yatsen, Canton), le professeur LI Quan (université Renmin, Pékin), le professeur SUN Dejin (université des Langues, Pékin), la professeure YANG Zhitang (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 Paris), ainsi que Mme Ariane DEJEAN (Ecole Alsacienne, Paris). Une quarantaine d’enseignants venant d’une dizaine d’établissements de Suisse, de France et de Lichtenstein ont participé à cette formation.

Suivant l’usage pour nos publications relatives au chinois langue étrangère, le compte rendu détaillé de cet évènement est disponible ci-dessous en mandarin uniquement.

第一届汉语教师培训: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于2013年6月10日到14日为汉语教师和未来的汉语教师组织了为期一周的汉语教学强化培训。培训在莱蒙湖畔的孔子学院所在地、风景如画的美滨宫举行。在国家汉办的大力主持下,孔院请到了来自中国、法国的五名著名教师,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泉教授、中山大学的周小兵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的孙德金教授、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员的杨志棠教授、巴黎阿尔萨斯中学的Ariane Lin Dejean女士。培训分十个半天、十个专题来进行。来自瑞士、法国、列支敦士登等国家的四十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凡参加了六个或六个以上半天培训的学员均获得国家汉办颁发的培训证书。

这次汉语教师培训时间之长、涉及的主题之丰富,不仅在孔院、瑞士是第一次,即使在欧洲国家也是罕见的。绝大部分学员都参加了培训全程,并对培训师的质量、培训的主题、组织的程序及孔院的优美环境等作出了热情洋溢的评价。大家热切希望孔院将来还会继续举办这样高层次、高质量的教师培训。

2013年6月10日周一上午:李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主题:汉字教学

李泉教授首先对汉字本体研究、面对母语者与对外汉字教学做了总体而详细的介绍。他对汉字的特点(优点与缺点)、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个人的看法,特别讨论了汉字覆盖率、常用汉字最新研究成果等问题。他提出广大教师要改变“汉字难”的传统说法,学生实际应该掌握的汉字量远远小于我们盲目预设的心理数目。统计说明,581、934、2314个汉字就可以分别覆盖语料的80%、90%、99%。他也对汉字偏误与认知研究做了回顾总结,最后对汉字教学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13年6月10日周一下午:周小兵教授(中山大学)

主题:偏误分析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教语言,改作业是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偏误分析就是如何把这项工作提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反过来又可以重新指导教学。周小兵教授着重介绍了有关偏误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步骤与方法。他认为在语言(特别是外语)教学中,不仅要指出学习者偏误并给出正确语言形式,而且应该深入研究各种偏误现象,给偏误分类,给出相关语言规则;并进一步探讨偏误原因,并有针对的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者避免再出现此类偏误。偏误分析不仅可以使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深化汉语习得研究,并促进汉语本体研究。他结合法语地区的一些实际例子,详细介绍了语料收集、偏误辨识、偏误纠正、偏误点选择、偏误描述、规则解释、偏误探源(解释)、偏误评估等等,最后对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2013年6月11日周二上午:李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主题:综合课

综合科是海外汉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是一门核心课、主干课。李泉教授首先对综合课发展历史做了简单的回顾,分析了综合课课程的地位。他认为“综合课+专项技能课”是目前国内外语教学界占主流的设课模式。他针对综合课的课程改革,对综合课的课程要求、教学模式与训练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接着,他又探讨综合课的性质和特点,认为综合课承担着系统地传授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知识,以及综合训练汉语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任务。但不同阶段的汉语综合课的目标和任务又有所侧重:初级综合课应以听说训练为主,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突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特点——给汉字教学以应有的地位,加强汉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中、高级综合课应以听说训练为基础,以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为主要目标,阅读能力又以精准理解为目标。写的真正含义是写句段、写话、写经历、写事件”,也即通过“写”来学语言,用汉语“写话”、用汉语“书面表达” 语言知识教学以扩大词汇量、深化细化语法知识、加强语体语篇知识的教学为主,介绍课文所及且有必要讲解的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2013年6月11日周二下午:李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主题: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绝大部分学汉语的人都希望通过语言学习来了解中国文化。李泉教授通过大量的教材实例分析,重点讨论了汉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他对“文化”的具体含义、对教材可以或应该设计的文化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倡以下几项文化呈现的原则:多角度、有限定、中外对比、古今联系、不炫不贬,而且应该以和平、务实、超然的心态来介绍中国文化。他还特别强调,汉语教学跟其他外语教学一样,是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功能,文化教学不宜喧宾夺主。

2013年6月12日周三上午:周小兵教授(中山大学)

主题:虚词教学

众所周知,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其语法表达手段主要的虚词与词序。同时,我们也知道,虚词语义比较虚渺,功能多样,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统计表明,学生50%以上的语法错误都跟虚词有关。周小兵教授对虚词研究成果丰硕,出版了很多专著。他首先给大家介绍了目前虚词研究与教学的优秀成果,但重点是1)了解汉语虚词的基本特征,2)掌握虚词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他列举了一些问题比较多的虚词,通过具体例子,详细展现了虚词语义与用法的具体教学方法。

2013年6月12日周三下午:周小兵教授(中山大学)

主题: 教材资源分析,教材本土化

作为汉办与中山大学联合创办的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的主任,周小兵教授向学员们介绍了基地国际汉语教材库所收集到的全球近一万套汉语纸质教材概况,特别是法语地区教材的情况。指出目前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媒体教材不够;本土化(在地化)教材严重不足;读物太少 ;中小学、幼儿教材少;专用汉语少;多样性不够,自学、工具书、教师培训教材少。对策有两个方面:以实用、有效为目标,开发本土教材、多媒体教材;中外合作,开发面向不同区域(英语、法语、西语、阿拉伯语区)、不同国家(日、韩、印尼、泰国、越南)的本土教材。然后重点讨论了如何提高评估与编制教材的能力。一部优秀教材(适合学习)的标准包括:(1)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2)根据学习者特点;(3)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媒体;(4)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条件;(5)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评估的内容可以有:编写原则是否科学合理;目标定位是否准确;课文内容是否实用、生动,话题是否有用;语言是否规范、有趣;语法点的编排顺序是否合理;注解是否简明准确;生词量和重现率是否适当;练习的编排和内容是否合理、有效。最后,他通过教材实例,指出所谓教材本土化,就是应该使教材符合当地社会文化、习俗;针对学习者难点;符合所在国的教学特点。

2013年6月13日周四上午:孙得金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苏黎世大学)

主题:语法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语法是外语学习高效化的保障,也是一个成功学习外语学的保障。传统的外语教学中语法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孙得金教授的演讲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语法与汉语语法,语法教学与教学语法,语法之于外语的教和学,语法教学的目标,语法教学的内容,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他首先分析了语法的几个基本概念,强调外语教学应该使用传统的语法体系。他指出,语法的本质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统一体,这也是语法教学的内容。他认为语法教学应该遵守三个原则:1)语言能力指向,而非语言知识指向;2)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统一;3)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他通过大量的实例,介绍了语法教学的一些常用方法,如实景实物法、例解法、图解法、表解法、对比法、联想法等等。

2013年6月13日周四下午:Ariane Lin Dejean(巴黎阿尔萨斯中学)

主题:中学汉语教学

Ariane Lin Dejean 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法国中学汉语教学的体制。法国是中学汉语教学发展得较早、较好、较快的国家。汉语可以作为第一外语、第二外语、第三外语,教育部对每一类外语预期达到的听、说、读、写、对话等五种能力水平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她还介绍了法国教育部刚刚颁布施行的新教学大纲(包括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这个新大纲以文化主题为基础,要求教师按文化大纲与学生的相应语言水平来准备教学材料。然后,她用一个单元为例,分步示范了汉语教师如何以主题为纲、以完成某一任务为目标来教学的工作。单元的主题是“空间与交流”,题目是“农民工”,任务是口头连续表达与书写表达,练习的能力涵盖听、说、读、写、对话五种。

2013年6月14日周五上午:杨志棠教授(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主题:法语地区的汉语教学——以词尾“了”与句尾“了”为例

针对某一种特定母语学生的汉语教学目前仍然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如何针对法语地区的学生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比较汉语与法语的异同,是在坐的每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了”公认是一个语法难点,不管对哪个国家、什么母语的学生。研究证明,“了”不仅难度大,而且持续的时间长,从初级到高级跟“了”相关的偏误率都很高。杨志棠教授先解释了“体”这个概念,认为搞清楚“体”才能让学生把“时”与“体”分开,把“了”跟法语的复合过去时或未完成过去时分开。“体”跟说话时间没有关系,而是跟一个“参照时间”有关。比如,这个参照时间是一个动作,动作本身的开始、持续、完成、重复等就是动词的“体”,这个“体”可以是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的。其次,她分析了词尾“了”与句尾“了”的实质区别:前者回答的是“你做了什么?”(“-我喝了一杯茶”),后者回答的是“你做这件事了吗?”(“我喝茶了”)。所以,前者的语境中一般有表示量、质等描写性或限定性的词语,如“我喝了一杯茶/绿茶/冰茶”。而这可以跟法语名词前的定冠词等联系起来。

2013年6月14日周五下午:杨志棠教授(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主题:为什么还是不能说汉字是表意文字?

传统一般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都是表音文字。但学术界一直有人对这个结论持反对或怀疑态度,认为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杨志棠教授从语言与文字、语言与话语、话语与文字等基本概念出发,论证了文字系统与表意符号或图像的根本区别。她认为,拼音文字一旦成为文字系统,也具有表意功能,只是汉字的表义有效性非常强。从汉字本身来看,在甲骨文中的声假字就已经占了总字数的66%,说明汉字一开始就具有记音功能。现代汉语的7000个通用汉字中,形声结构的就有5631,占80%以上。只是由于汉语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发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声旁的准确度比较低。在汉语教学实践中,必须区分帮助汉字记忆的技巧与字源解释。教师还经常忽略或低估了声旁的作用。学字不等于学词,也不等于学语言。因为真正的象形字与会意字数量极少,所以不应该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汉字是表义文字,以免使学生误入迷途。

POIZAT-XIE, Grâce. « Premières journées de formation en didactique du chinois ». In Blog Scientifique de l’Institut Confucius, Université de Genève. Lien permanent: https://ic.unige.ch/?p=324, consulté le 04/28/2024.

Cette contribution a été relue par ZHAO Xiurong.

Lire l’article sui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