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égration des ressources numériques et enseignement du chinois assisté par l’IA

Donghai HOU

Le samedi 10 mai 2025, l’Institut Confucius de l’Université de Genève a organisé sa 17ème session de formation pour les enseignants de chinois. La journée de formation est dispensée par Mme Lik SUEN de l’Université de Londres. Elle est composée de quatre parties : 

La première partie met l’accent sur le nouveau Niveaux de compétences en chinois pour l’éducation internationale, publiée en 2021, en fournissant une explication approfondie sur les notes explicatives quant à son application et le manuel de grammaire qui l’accompagne.

La deuxième partie est centrée sur les ressources de l’intelligence numérique en présentant les plateformes relatives.

La troisième partie se concentre sur l’utilisation des outils pédagogiques spécifiques dans le domaine du numérique.

La quatrième partie est consacrée à l’application de l’IA à l’enseignement et à l’apprentissage du chinois.

Une trentaine d’enseignant·es venant de différents horizons y ont participé, notamment l’École chinoise de Genève, la Chinese Intitute Geneva Fondation, l’École internationale de Genève, l’Université Populaire de Genève, l’IFAGE, le Gymnasium Burgdorf à Berne, l’Institut Confucius de et l’Université de Genève, ainsi que l’École de commerce international de Paris, l’Institut Confucius de Nis en Serbie.

Selon l’usage pour nos publications de didactique du chinois langue étrangère, un compte rendu détaillé est disponible en mandarin ci-dessous.

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第十七届中文教师培训

数智资源利用与AI 辅助教学

侯东海

2025年5月9日,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了题为“数智资源利用与AI辅助教学”的国际中文教师研修培训。本次培训邀请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资深教师宣力(Lik SUEN)主讲,吸引了来自瑞士、法国、塞尔维亚等地从事国际中文教学的教师及相关从业者参与,反响热烈,收获良多。

此次培训紧扣当前中文教学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趋势,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分为四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2021年发布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并深入解读其配套的“应用解读本”与“语法学习手册”。宣力老师详细阐述了等级标准在教学、测试与评估中的核心作用,并演示了实用的微信小程序与HSK 3.0版的最新发展。

第二部分围绕“数智资源”的主题,展示了丰富的线上教学平台与资源库,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外研社汉语教学资源网、中文联盟、中国华文教育网等。此外,还推荐了包括数字故宫、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在内的多家中外文化机构网站,为汉语教学拓展了文化融合的视野。

第三部分聚焦于具体教学工具的运用,包括电子字典、拼音教学、汉字书写工具等实用资源。宣力老师还展示了多个互动性强、设计新颖的汉字学习平台,如Chineasy、E字帖、“描红空心字”与“微词云”等,激发了教师们对汉字教学创意手段的兴趣。

第四部分深入探讨了AI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宣力老师介绍了包括ChatGPT在内的生成式AI工具在文本生成、语料分析和个性化教学反馈中的潜力,同时还分享了诸如Copilot、Slang Hang等AI平台的结合使用方式,展示了多工具组合带来的教学创新路径。

整场培训内容前沿、案例详实,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提升了教师们对“标准导向+智能教学”融合路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次活动也体现了孔子学院在推动中文教育现代化、智能化方面的持续努力和国际合作的积极探索。

一、《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解读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GB/T 2021,以下简称《等级标准》)是新时期的国家级标准。此文件全面描绘评价学习者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规范标准,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学习、教学、测试与评估的重要依据,对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学生、行业学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为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各类学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规范性参考。《等级标准》于2021年7月正式实施,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指南针,也是考试评价的依据工具,其制定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中文教育中日益增强的标准话语权。

作为国家语委首个面向外国中文学习者的国家级标准(PDF P4),其核心突破在于构建了“四维基准”量化体系:音节(1110个) + 汉字(3000个) + 词汇(11092个) + 语法(572项)。

汉语‘四维基准’体系具有独特体系优势,走中国特色等级标准的全球化之路,不再扮演模仿者角色。

《标准》全文长达254页,涵盖了语言能力的六大等级,从一级(初级)到六级(高级)依次递进,分别设定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掌握要求。在具体讲解中,宣老师通过案例对比,向教师展示了各级别在音节掌握量、汉字书写数量、词汇和语法点的精细划分。例如,一级需要掌握300个核心汉字,六级则需要识别和使用达到3000字以上的高级汉字词汇。

1.1 配套资源的学术支撑

为推进标准实施,三大权威出版物已形成教学支持矩阵:

  • 《应用解读本》(三册,498页):第一册增补音节代表字、手写汉字总表,第二册增加词性标注与音序词汇表,第三册建立语法点系统编号体系。

与《标准》配套的《国家标准应用解读本》共三册,功能分别聚焦于音节表与汉字表、词汇表以及语法等级纲要。这一“解读本”在《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增加了音节代表字、按音序排列的汉字和词汇总表,以及系统化的语法点编号,为教师的备课、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更精细的工具。

  • 《教学资源发展报告》(346页):采用“标准引领+数字融合”框架,涵盖全球70年中文教学资源演进史。
  • 《语法学习手册》(三册,406页):首创“语义-结构-交际”三维语法教学模式。

1.2 教师实践中的四个切入点

《标准》对一线教师有四个实践价值:

索引功能:结合课本和教学案例,快速定位所需知识点;

发展工具:促进教师在听课、备课中与同行交流,拓展眼界;

资源导向:引导教师关注基于新标准的教材、题库和评估模型;

内化应用:将标准细化内容内嵌进教学设计之中,形成教学“底层逻辑”。

为辅助教师现场理解,培训还展示了一个实用微信小程序TTHub,教师可在手机端快速查询标准词汇及语法点,实现移动端教研同步。

小程序的功能包括:实时查询词汇所属等级(如输入“人工智能”显示HSK7级)、语法点关联教学案例(如“把”字句的20个场景化例句)、汉字书写动画演示等。

根据英国文化协会2023年调研结果,教师需重点关注:词汇教学(优先级权重38%)、拼音正音(权重25%) 、语法解析(权重17%)。

1.3 HSK 3.0版的核心变革

基于《等级标准》的HSK考试改革呈现三大转型:

  1. 相对于HSK2.0版的词汇量调整如下表:

初/中级词汇量大幅提升,特别是HSK3级从修订前词汇量600词增至《等级标准》要求2245词,增幅274%。

高等词汇全覆盖:新增7-9级,总词汇量达11092词。

  1. 考试结构深度重构[1]
  2. 题型革新:

增加干扰选项,淘汰区分度不足题型,适当缩减中(高)等考试题量,保证信度效度的前提下,对考试题量做减法。

HSK 2.0 版本HSK 3.0 版本
题型特点主要为选择题包括选择题和造句题
内容重点注重词汇和语法知识听力和阅读材料更为综合
写作与翻译写作部分较少增强了写作与翻译部分
交际能力体现较少涉及实际交流场景强调真实语境下的交流能力
     
  • 能力整合:

重视口语能力,书写能力考查。

HSK 3.0 新增技能要求:手写与翻译。第1-3级要求抄写汉字,并达到最低书写速度标准;强调笔顺正确与结构规范。书写难度随级别逐步提升,从基础结构到复杂字形逐层递进。第4级及以上要求掌握口译和笔译能力,侧重准确传达语言意义。注重语义的准确转化与文化语境下的得体表达,强调语言之间的等效与适应。写汉字→写句子→写短文→写篇章。

合并笔试、口语考试,口语考试增加面试形式。

2023年起中国地区汉语水平考试(HSK)笔试与口试合并实施(3级及以上)[2]

  • HSK词汇大纲修订方法论:采用三源汇流模式
  • 从命题角度增加词汇:以往试卷中多次提及或考查到的重组、减字等词汇,作为大纲正式词汇收录。
  • 从标准角度确定收词:根据标准对某一级别语言技能、话题、任务等的要求,确定收词范围与原则。
  • 从其他材料补充收词:参考了词典词表类: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3和2022、现代汉语第七版;也参照了一些常用教材的所选词汇,如《成功之路》、《发展汉语》、《新实用汉语》、《博雅汉语》等。

二、资源即力量:国内外数智资源平台详解

第二部分培训内容聚焦于各类可供国际中文教师使用的数字平台、资源库与多媒体教学材料。宣力老师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向在场教师详细介绍了中外多个优质教育网站,并演示了部分平台的实际操作流程,帮助教师将“标准”具体落地为“素材”。

2.1 出版社类教学平台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资源中心blcup.com)提供从初级到高级的全系列教材电子版、配套习题和录音文件。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汉语教学资源网fltrp-clt.com)设有词汇卡、语法练习题和教学设计参考,适合海外教师使用。

2.2 国家项目平台与联合体

  • 中文联盟(ChinesePluschineseplus.net)以视频课程、微课和学习社区为主打,强调互动和多终端适配;尤其是里面包含很多有趣的教学互动游戏,不仅适合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而且适合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
  • 中国华文教育网hwjyw.com)聚焦海外华裔子弟教育资源,提供教材下载、在线课堂、文化课程等内容;
  •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孔院(CI IOE)(https://ci.ioe.ac.uk/)的MARS平台也被推荐为创新资源教学库,其设计逻辑更贴合英国课堂环境。
  • 文化融合型资源平台

这些网站可以作为文化教学的素材来源,建议教师利用这些图像、展品与历史信息,设计结合文化与语言的多模态任务式教学活动。

三、AI工具教学化改造:教学环节中的实用辅助软件

培训的第三部分以“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实操工具”为主题,介绍了多个应用于发音、词汇、汉字教学环节的数智工具和网站;并在强调“技术为辅、语言为本”的原则下,设计了“以技能分解为基础,以多模态输入为支撑”的教学设计模型。

宣老师指出在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靠单一方式讲解而是通过多种“感官通道”来帮助学生输入信息,形成更全面的理解和记忆。常见的多模态输入包括:

视觉:图像、动画、字形结构图等;

听觉:录音材料、拼音音频、语音识别反馈(如 dictation.io);

触觉/操作:电子书写工具、拖动字块等互动式练习;

语境情境:视频、对话任务、文化素材。

教师应该从语言技能的细化出发,先把内容“拆”清楚,然后用图像、声音、交互等多种方式“搭建”输入渠道,帮助学生更高效、更立体地掌握语言。

3.1 拼音教学工具箱

  • Purple Culture 网站支持生成拼音练习表https://www.purpleculture.net/chinese-pinyin-chart/
  • MDBG拼音输入工具mdbg.net)可用于练习声调、语调和语流连读,输入“ma”自动生成:mā(妈)  má(麻)  mǎ(马)  mà(骂)
  • Dictation.iohttps://dictation.io/ )语音识别平台可用于训练学生语音输入准确性,结合HSK词汇进行评估训练。

3.2 汉字教学创新路径

  • Hanziyuan.net 提供汉字来源与部件解析图
  • Chineasy App 用图像和联想方式激发初学者兴趣:

月 → 🌙(月亮) + 肉(身体部位关联)

林 → 🌳 + 🌳(双木成林)

  • E字帖描红空心字工具微词云 等平台,可用于制作个性化练字模板,提升书写趣味性与实用性。

四、AI驱动教学变革:从资源生成到评估反馈

培训最后一个板块将重点转向AI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主流AI工具如何被整合进教学全流程中。AI虽不能替代教学核心,但可在备课、文本生成、评估反馈等环节提供高效辅助,提升教学个性化水平。

4.1 智能内容生产工作流

案例:制作HSK5级文化主题课


分级控制:将生词密度控制在8%-10%

练习生成:自动产出缺笔字检测题,例如:补全汉字“喜_”(答案:欢)

4.2 对话型AI工具应用

以ChatGPT为例,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应用场景:

  • 自动生成阅读与听力练习文本;
  • 设计个性化问题与情境对话;
  • 提供语法纠错与语言反馈;
  • 将教材内容转化为任务型活动流程。

4.3 组合工具模型与教学设计

“组合拳式”AI应用是本部分的核心亮点,教学任务可借助多平台协同完成,例如:

  • 任务生成:使用 Copilot 快速设计课堂任务;
  • 素材下载:利用 TubeDownYT1S 获取教学视频;
  • 翻转课堂:整合 Slang Hang 等互动式学习工具;
  • 数据追踪:采用在线表格与AI评估算法生成学习报告。

这一教学理念倡导“教师用AI教学生用AI”,引导学习者不仅成为知识接收者,也成为数字工具的创造性使用者。

  • 教学评估智能化升级

Brisk Teaching工具链的使用,例如:

  1. 作文批改:识别“把”字句使用错误(误:*我把书放在) 
    1. 水平适配:将C1级文本降阶为B1级(替换“深邃”→ “很深”) 
    1. 抄袭检测:比对全球中文学习语料库

基于Google三大实验工具:

  • Tiny Lesson:根据学生位置生成场景词汇(如在咖啡馆推送“点单用语”)
  • Slang Hang:生成方言对话(如北京话“哥们儿”vs台湾话“兄弟”)

五、总结:技术时代的教学本质坚守

本次教师培训为国际中文教师群体提供了前沿教学理念、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可操作的具体教学模型。 “数智融合不只是工具更新,更是教学理念与能力结构的重塑。” 本次培训虽然仅有一日时间,但内容跨度之广、深度之深,对国际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挑战与期许。

数智资源不应是“点缀型”工具,而应内嵌于教学设计、评估反馈、学生任务全过程中,成为教学生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此,培训最后提供了如下思维模型:Zone de Texte: 标准 → 教学任务设定 → 工具选择 → 任务执行 → 评估反馈 → 数据归档与反思

同时,教师们应该树立技术伦理的边界意识。建立“三不用”原则:

1. 不替代人际互动(如口语对话训练) 

2. 不泄露学生隐私(禁用未认证工具) 

3. 不削弱文化深度(如书法教学坚持教师示范) 

通过本次培训,教师们在概念上对“教学设计逻辑”的理解更为清晰,在方法上收获了“可操作”的技能图谱,在态度上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而这,正是新时代国际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所在。

附录:教学工具速查表

类别工具名称核心功能链接
标准查询TTHub小程序词汇/语法分级检索 
语音处理Dictation.io实时语音转文本https://dictation.io
汉字教学Chineasy字源图像解析https://chineasy.com
AI备课Ponddy Reader自动生成分级阅读https://ponddy.com

Cette contribution a été relue par Grâce POIZAT-XIE.

Suggestions de citation
参考文献与资源链接

  1. 汉考国际. (2025). HSK考试改革实施报告[R]. 北京.
  2. 教育部语合中心. (2021).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S]. 北京.
  3. British Council. (2023). Language Teaching Priorities Survey[Z]. London.
  4. ChinesePlus 中文联盟:https://www.chineseplus.net
  5. Dictation.io 语音识别:https://dictation.io
  6. MDBG 拼音工具:https://www.mdbg.net
  7. Microsoft Copilot 教学助手:https://copilot.microsoft.com
  8. Purple Culture:https://www.purpleculture.net
  9. https://www.hsktracker.com/en/new-hsk-ultimate-guide/
  10. https://mp.weixin.qq.com/s/jba5bixw2Me09YHjqqEZUw

[1] https://www.hsktracker.com/en/new-hsk-ultimate-guide/

[2] https://mp.weixin.qq.com/s/jba5bixw2Me09YHjqqEZ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