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seignement du chinois à l’ère du e-learning

Bao Yinhui

Le 2 décembre 2017, l’Institut Confucius de l’Université de Genève a organisé son 6ème séminaire de didactique du chinois langue étrangère. Cet événement a porté sur le thème de « L’enseignement du chinois à l’ère du e-learning ». Nous avons la chance d’écouter six intervenant-es, qui ont chacun-e traité une question en lien avec cette thématique et leur domaine de recherche respectif.

La Dr KAN Qian (Open University, Grande Bretagne) a ainsi discuté de la question de la conscience de 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elle et de la créativité. Elle a montré comment intégrer cette conscience à l’aide des outils pédagogiques modernes dans un cours de chinois. Le Dr Wang Renzhong (McGill University, Canada) a ensuite présenté ses réflexions concernant la construction et la pratique du programme d’enseignement des langues CAN8 du Centre des langues de son Université. Il a montré l’intégration des outils multimédias a profondément changé notre conception et notre façon d’enseigner.

La Dr WANG Jue, de l’Université de Genève, a présenté le programme d’enseignement et d’apprentissage du chinois en ligne élaboré avec le Prof. Joël Bellassen à l’INALCO (Paris). En s’appuyant sur le MOOC Kit de contact en langue chinoise, elle a montré comment les exercices et les jeux stimulent la motivation et l’efficacité des apprenants. Mme Claudia Berger, également de l’Université de Genève, a présenté le projet ChineWeb, une formation mixte développée à l’Unité des études chinoises depuis 2008, en posant la question du support technique vis-à-vis des compétences linguistiques souhaitées dans l’apprentissage du chinois moderne, notamment au travers des supports et exerciseurs, ainsi que les notions syntaxiques ou lexicales auxquelles elles font écho.

Enfin, la Dr GUO Jing (INALCO, Paris) a présenté ses recherches menées à l’Université Stendhal de Grenoble sur la compréhension auditive et l’enseignement du chinois assisté par ordinateur. Elle s’est intéressée aux cinq étapes d’une compréhension auditive réussie : distribution des rôles, conception générale d’une écoute par ordinateur dans un cours mixte, rétroaction sur la pratique, gestion des ressources et évaluation, activité de groupe.  La Dr GUO Zhiyan, de la University of Warwick au Royaume-Uni, s’est concentrée sur trois outils informatiques : (1) Moodle, afin de fournir des matériaux de travail après l’enseignement en classe ; (2) Kultura et Screen O’matic, pour donner une vidéo de retour sur les devoirs ; (3) e-portfolio, comme système d’évaluation. Elle a montré comment ces outils permettent la révision du contenu enseigné et motivent une réflexion de la part des étudiant-es concernant le processus d’apprentissage.

Une table ronde a clos la journée avec une discussion commune entre les intervenant-es et les participant-es, où les principaux points relevés ont été la relation entre l’enseignement classique et l’assistance informatique ; la sélection, l’intégration et l’optimisation des ressources pédagogiques en ligne ; l’équilibre entre facteurs sociaux et psychologiques des apprenant-es dans l’enseignement en ligne.

Suivant l’usage de nos publications relatives à la didactique du chinois langue étrangère, un compte-rendu plus détaillé en chinois est disponible ci-dessous.

e时代的汉语教学:经验、反思与展望

包银辉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后得益于个人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人类走进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远程语言教学”和“网络语言教学”等教学技术不仅扩展到了外语教学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也同样对反思和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局限性展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广阔前景。2017年12月2日,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主办了第六届瑞士汉语教学研讨会。来自瑞士、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的六位学者以及来自瑞士、法国各地的40余位本土汉语教师出席研讨会,围绕“e时代的汉语教学”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英国开放大学的远程教学模式

英国开放大学语言与应用语言学院中文教研室主任阚茜以《开发中文课堂上交叉文化交流意识及富有创意的语言文化活动》为题,以英国开放大学的中文课程项目为案例,介绍了语言教师在设计和讲授课程时,如何通过有效地现代教学工具,进行富有创意的课堂语言活动,提高学生的交叉文化交际能力。

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UK)成立于1969年,其外语系开设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外语课程,自2009年起增设了汉语初级课程(欧框A2水平)。学校的汉语初级课程采用“面对面+在线”的混合教学模式,每20名学生编为一个学习小组,安排一名指定的辅导老师组织有支持的远程学习。课程为半日制,37周约300小时的学习时间,其中包括了自学、上课、作业等环节,每周课时量约为6-8小时。学生平时的作业均由电脑进行评分测试。教材包括在线教材和非在线教材,其中在线教材包括Moodle虚拟学习环境提供的学习日历、在线论坛、电脑评分语言练习和口语练习平台,主要用于在线授课;而面对面形式的教学,依然采用纸质教科书和匹配的音频材料。

阚茜主张包括汉语教学在内的外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交叉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ntence),即要求学生获取在交叉文化交流中所需要的知识、技巧、态度和批判性的文化意识。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1)思想开放、充满好奇心;2)对其他文化现象不要马上表示不可思议或评头论足;3)反省自己的文化;4)从多元化的视角评估社会习俗、过程等。那么如何将交叉文化交际能力融入课程设置呢?开放大学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利用在线论坛,融入课程设计,使教学互动化;2)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鼓励反思;3)e搭档学习,利用电子邮件、在线平台、skype软件等现代教育科技,按照互惠互利、自主学习的原则,促进学习者的交流。例如,开放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搭档开展了教学活动之外的真实语言交流活动,设计每周话题,使e搭档双方通过对比了解彼此的文化,协调和弥合双方的文化差异,除了语言学习之外,参加者还学会了互相尊重。阚茜同样分享了一些有创意的课堂语言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利用记忆链、利用有效地在线工具、鼓励学习者反思并享受进步的快乐、充分利用移动学习软件(如quizlet、hellochinese、anki、pleco等等)、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使用word cloud复习生词、利用开放资源等等。阚茜强调,在设计电子语言活动时,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情况特别注意工具的选择、考核的方式、课时的长短等设计的细节。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多媒体与互联网下的汉语教学

以电脑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而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也无可选择地面临着教育技术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帮助和提高我们的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位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这是21世纪这个新时代对外语教师的特殊要求,不进则退,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作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多媒体外语教学中心的创始负责人之一,王仁忠以《多媒体和互联网环境下的汉语教学》为题,首先回顾了麦吉尔大学从传统的语音室到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心这一转变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和决策思路,然后介绍了在应用CAN8这一多媒体课件设计平台以及其他几种教育技术开展汉语教学活动中的体会和想法,最后从比较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对教育技术给汉语教学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潜在的未来观念上的变化及影响,例如对“教”和 “学”的理解,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角色的重新定义,教学设计的考虑因素,课堂设计的新思路,教学评估的方式方法等等。

CAN8数码语言教学系统是由加拿大一家软件公司开发的全新概念的电脑数码语言教学软件平台。该平台集成了课堂教学、语音室教学和一般语言学习软件的优点,支持听、说、读、写、译等功能,利用它可方便地开发各种语言教学课件、练习和测试课件,其特点是:1)功能齐全CAN8可以用来单独学习词汇、掌握语法、练习听力和对话、提高翻译技巧,也可进行系统的听、说比较练习、不同情境下的会话练习和参加学习成果测试;该系统人机互动功能非常先进,在进行听说练习时,可以描绘使用者的发音频谱,并能和标准发音频谱进行对比, 有利于使用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正确发音;此外,学生参加测试练习,还能即时获得纠错反馈信息和考核成绩。2)使用便捷利用CAN8开展学习,人机交流非常便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学习进度,系统单词、短语、阅读文章编排合理,可以非常方便和高速地进行调度,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便能随意选择学习,不需要很高的计算机水平。系统还有先进的统计功能,教师可以即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群体和个体的常见错误,并随时调整教学进度。3)经济实用利用CAN8系统学习,学生不需要搜购和准备大量的图书、音像资料以及录音机、复读机等设备,进入学习过程只需用ID 登陆即可。利用该系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节约课时。据统计,相同的教学内容,使用CAN8系统授课,可节省课时30%左右。CAN8的引进和相关教学课件的开发运用,适应了网络时代对传统语言教学手段提出变革的要求,丰富了学院的语言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了优越的语言学习环境。交互式的参与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利用CAN8教学,不但人机互动便捷,而且师生互动流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开放式的系统平台,可满足对不同对象进行教学和培训的需要由于CAN8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平台,能很好适应各语种、多群体类别的教学。

慕课模式下的网络互动练习和游戏的设计

2016年,日内瓦大学王珏和前法国教育部中文总督学白乐桑合作开发了首个面向法语母语学习者的中文初阶慕课(https://www.fun-mooc.fr/courses/Inalco/52004/session1/about),她以开发中文慕课的经验为例,探讨了《网络互动练习和游戏的设计》这一主题,介绍了如何应用网络上的练习设计平台设计汉语教学中的互动练习和游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王珏认为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在现有的中文慕课中还是占主导地位。之前已开发的慕课,特别是针对初学者的中文慕课,都没有能很好地解决三个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也是她开发中文慕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第一,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基本的汉语教学单位应该是什么?是汉字还是词?这个基本教学单位在中文慕课的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第二,在大型网络课程中,如何设计促进学习者之间互动的学习活动?如何帮助学习者达成合作学习,建立自主学习团体?第三,在中文语言慕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中文初阶慕课在白乐桑2008年主编的教材Méthode d’Initiation à la langue et à l’écriture chinoises的基础上,将前四课内容整合为6周课程,并在开头增加一周汉语入门介绍课程,一共7周课程,设计了7个主题。第一周:汉语入门介绍,包括汉字,发音,拼音以及汉字门槛。第二周:中国大,日本小。第三周:你是哪国人?第四周:您贵姓?第五周:你学什么?第六周:你汉语学得怎么样?第七周:你家有几口人?。该慕课旨在引导法语母语汉语初学者进入汉语语言和文字的基础学习,帮助学习者发展个性化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像中文这样的“远距型语言和文字”,并藉此打开发现中国文化之门。学完7周的课程,学生应掌握100个高频汉字,并通过学习由这100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和对话,可以基本完成A1水平标准的部分简单交际任务。

在设计这个7周的中文初阶慕课时,王珏的团队从第二周到第七周,每周课程都围绕一定数量的汉字设计简单的基于主题的教学活动,包括听力辨识和听力理解、对话讲解、高频汉字和数字学习、语法讲练、文化知识学习和讨论等五个部分。每周课程最后一节都会通过介绍一两个文化元素,提出开放式问题,要求学生参与讨论。7周课程共制作了77个视频文件,计约313分钟,包括主讲教师授课、情景对话、发音展示、手写汉字展示等。针对课程内容我们设计了33个测试练习,共计269个问题,包括论坛讨论参与,学生必须达到50%的正确率才能通过并拿到结业证书。辅助教学材料包括220个音频文件,100个高频汉字动画,可下载打印的PDF文件包括教材、100个高频字详解、104个汉字偏旁部首、特制的汉字书写纸等等。

“中文初阶慕课”的教学设计以二元论教学法为基础,在尊重汉语语言特殊性的同时兼顾法语母语者学习汉语的特殊困难。整个课程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围绕帮助法语母语者建立音(包括拼音),形(即汉字)和义(意义)的逻辑关系来进行。从二元论教学法的角度来看,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最大化地接触汉字和词,从而有利于汉字和词汇的记忆。慕课的练习被归类为测试练习和非测试练习。测试练习主要是利用慕课平台自带的工具来设计的练习,这些练习的成绩可以由慕课平台纪录。通过另外一个互动练习设计网站learningapps.com,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游戏类练习,并通过慕课平台的iframe功能将其导入到慕课平台上。慕课共开放了49个论坛,这些论坛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学习经验分享和跨文化能力培养。学习经验分享论坛主要开放在一些非测试类互动练 习后面,目的是鼓励生生互助,分享学习策略和经验,从而促进合作学习,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语言慕课的一个重大挑战在于口语练习,确切地说是和母语人士练习听说。王珏认为,利用网络语言伙伴(eTandem)的方式,也许能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经济而且有效的方法。

电脑辅助语言学习与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日内瓦大学东亚系汉学部的牧晨曦(Claudia Berger)以《电脑辅助语言学习可以优化学习汉语者的哪些语言能力?》为题,强调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并不能取代课堂教学,需要清晰地划分出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改善的内容。

牧晨曦通过日内瓦大学Moodle网络教学管理系统进行ChineWeb中文融合型课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中法文e搭档语言交换课程2009年起由日内瓦大学汉学系与湖北大学法语系共同合作开发,目前是汉学系中文融合型教学项目(Projet d’enseignement du chinois moderne en formation hybride – ChineWeb的网络课程部分。ChineWeb中文网结合了融合型教学模式,结合传统课堂授课和网络学习,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中法文e搭档课程面向具有中级汉语基础(正规学习汉语至少一年并达到相当于A2到B1级的水平)的法语母语学生和具有中级法语基础(学习法语一到两年)的汉语母语学生。该课程依托网络课程平台Moodle和网络交流工具Skype为学生提供活的语言学习场景,学生通过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语言搭档组成方式,参加以主题为基础的任务型网络语言交换课,利用母语优势互相帮助,训练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强双方的文化意识。

牧晨曦老师认为,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并不代表取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课堂上应该教或者提供支持的方面应该包括:1)所有不能通过网络进行的教学活动;2)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互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比如增强动机、自信心,确保学习效果;3)掌握中文的韵律,比如朗读课文、课堂报告(在欧洲学汉语没有目的与环境,不等于在中国学汉语);4)手写汉字,首先是写出正确的汉字,然后是用正确的汉字表达思想,也就是写作。网上查字写作不是(手)写,而是读。

计算机辅助汉语听力教学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的郭晶以《计算机辅助汉语听力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为主题,通过介绍法国司汤达大学计算机辅助听力课程的实践及相关研究结果,强调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重视学习者社会领域和心理情感领域里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将网络远程课程和面对面课程相结合,由一个远程教学平台来支撑的、并且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郭晶认为面对面课程和远程课程的混合不是简单相加或者重复,而是是两种授课方式下的教学理念、指导方法和教学资源等各个方面的整合。研究发现,通过设置远程网络教学,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个性化听力学习空间,也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其听力学习的效率。同时,从在实践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上来看,计算机辅助教学尤其是远程网络教学必须重视学习者社会领域和心理情感领域里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这是此类课程里一个突出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报告尤其突出了计算机辅助听力课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着重讨论了网络听力课程设置应该注意的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网络汉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分配,2)混合课程中网络汉语听力教学的整体设计,3)网络汉语听力练习的反馈与教师辅导,4)网络汉语听力教学的资源管理与评估,5)网络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小组活动。

郭晶认为,社会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的因素是保证远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远程汉语教学中,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理想的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包括远程平台设计管理者、辅导员、顾问、良好学习环境创造者。而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主人,也是知识的构建者。网络听力教学的整体设计要兼顾明确的目标,学习认知规律,词、词组、句子和语篇的过渡,听力微能力的自动化。听力材料应选择真实语料和改编语料,形式上可以包括语音、视频以及语音和图像,材料长度应控制在4分钟以内,生词量控制在2%-5%。在听力活动操练环节,应注意活动前的语境铺垫,活动中的组织和活动的巩固、扩展,要培养听力学习的兴趣,帮助提高听力策略并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要给与学习者练习反馈和必要的教师辅导。在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应该注重五个方面:听指令、操作和处理语料、记笔记、面对困难、意义与语言形式。由于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对教学和学习资源的管理和评估就变得特别重要,要注重资源重组,筛选高质量的网络听力学习资源。郭晶认为网络教学的小组活动可以通过四种方式开展:1)个体简单集合型 (Mutualisation):在远程平台上把所完成的个人作品或作业集合到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小组空间。2)讨论型(Débat/Discussion):在远程平台上由某一议题引起的多人讨论。3)任务分工型(Coopération):为实现某一任务,个体被分成小组,并允许组内成员对任务进行分工。4)协作型 (Collaboration):为实现某一任务,个体被分成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协议共同解决每一环节出现的问题,直到任务的完成。

现代技术工具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国华威大学现代外语文化学院中文部主任郭志岩,多年来从事教育技术与语言教学的结合及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法研究。她以《现代教学工具在汉语教学各个环节的应用》为主题,介绍了网络虚拟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总体设计,并具体介绍了三种现代教学工具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Moodle作为虚拟网络平台,提供与课堂教学同步的课后辅助教学材料,比如用Quiz的自测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课后练习听力和阅读的自觉性。2)用相应的工具比如Kultura 和Screen O’matic,给学生的作业提供视频反馈(video feedback),以记录给与反馈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反馈的来龙去脉,利于吸收反馈内容,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度。另外,学生的口头作业比如role-play用视频的形式提交,激发学生对口语练习的兴趣和作业的提交率。3)如何在汉语初级和高级水平的学生中使用电子软件包(e-portfolio),作为一种测试工具,探索汉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过程,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反思,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总体学习技能,使汉语教学更好地融入主流教育的课程和学科建设中。

圆桌会议上,六位主题发言人与40余位本土汉语教师围绕“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如何整合、选择、优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学如何平衡学习者的社会因素和心理情感因素”等与会者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和交流,并分享了汉语教学中常用的网络资源和应用软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有许多优势, 但也有其局限性。有些教师滥用教学软件,忽视了教学的基本功,从过去的“填鸭式”变为如今的“机灌式”。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有些学生在网上通过计算机能做到顺畅的交流,但面对面的时候却开口困难,说明传统的语言训练仍不可少。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综合考量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优势和局限,扬长避短。

Cette contribution a été relue par Grâce Poizat

Bao Yinhui. «L’enseignement du chinois à l’ère du e-learning». In Blog Scientifique de l’Institut Confucius, Université de Genève. Lien permanent: https://ic.unige.ch/?p=1184, consulté le 03/28/2024.